春天的味道是什么?从一杯贵州茶中喝出来_每日动态

2023-04-16 22:25:50 来源:遵义发布

春天的味道是什么?从一杯贵州茶中,喝出来。

春日好风光,湄潭溢茶香。4月15日,第15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在贵州遵义湄潭开幕,爱茶、喜茶、制茶之人相聚于此,成为“贵州绿茶”品牌打造与展示舞台。

“多投茶、高水温、快出汤、不洗茶,茶水分离”,独特的“贵州冲泡”就是贵州绿茶的“嫩、香、鲜、浓、醇”独特品质的最好表现方式。


【资料图】

喝一口贵州绿茶,尝一口春天滋味。

在万亩茶海品茶

这口茶里有品质

湄潭,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海。位于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绵延数公里的茶海,在阳光映照下或是翠绿,或是深绿,仿佛翻涌的海浪,山谷间溢出一股茶香。

遵义湄潭万亩茶海景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遵义湄潭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北纬27度的绝佳产茶带上,同时,兼具茶树生长所需的低纬度、高海拔以及日照的需求。湄潭翠芽外形扁直平滑,表面有丰富的茶毫,相比于其他茶,富含更高氨基酸等物质,味道鲜美醇香。

游客在万亩茶海景区内品茗观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湄潭的茶始于唐,垦之于明,鼎盛于清,文明于现代。

湄潭茶产业发展至今,已有了集种植、加工、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近年来,湄潭围绕着茶文化、茶文旅一体不断延长茶产业链。2022年,湄潭县茶叶种植面积60万亩,茶叶产量6.9万吨,产值64.74亿元,综合收入160亿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来自茶产业,连续三年位居“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

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沙塘村第一书记杜富佳(右)正在与茶艺师直播推介湄潭茶

吃一口绿茶

这口茶里有创新

贵州铜仁梵净山下,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内茶香入鼻。

4月10日,茶农在普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采摘春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谢佳杰 摄

该园区投产茶园1.2万亩,是铜仁市单体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园区,主打品牌为梵净山绿茶。园区内规模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共26家,去年茶叶总产值1.2亿元。

梵净山有99条溪流遍布山岭,穿过山川树林涌向山涧。每年为周边地区提供了28亿立方米的洁净水、优质水。

黔东铜仁,草木竞荣,风物灵美,山川形胜。好山出好水,好水出好茶。铜仁依托着高品质的生态茶园,大力发展抹茶产业,建成高标准抹茶原料基地3万余亩,拥有世界最大单体抹茶生产车间和全球最先进抹茶精制生产线,年产抹茶产量居全国前列。

抹茶冰激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聪 白春霞 陈阳 刘煜妤 摄

抹茶冰激凌、抹茶酸奶、抹茶月饼、抹茶面条等抹茶新品纷纷面世、备受追捧,引领“吃茶”新时尚、开辟“用茶”新纪元,传统茶叶和茶文化在这里焕发新生。

抹茶制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 摄

品最早的绿茶

这口茶里有茶史

初春时节,爱茶的人就会聚集到贵州黔西南的普安县,在这里能喝到新一年的第一盏绿茶。

普安茶园。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普安县有“中国古茶树之乡”的美誉。20世纪80年代,在普安和晴隆交界发现茶籽化石,普安境内生长着野生四球古茶树2万多株,其中1000年以上树龄的有3000多株,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

普安“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韦欢 摄

“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12字说尽了普安的种茶优势。

普安核心产茶区春茶采摘要比全国其他地区早20天左右,是全国春茶开采最早的茶区之一,被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授予“黔茶第一春”的称号。为此,普安选择了特早生茶叶品种,“乌牛早”“龙井43”等品种并加以精心管护,保证茶树长势好,加速了新梢萌发早、茶芽肥壮。

刚采下的普安茶叶。韦欢 摄

以“贵州绿茶”第一采为起点,普安县将茶产业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引资建设了黔西南州内最大的茶叶集散交流中心,以“人均一亩茶”为目标,扩大茶园面积,提高茶叶产值,增加群众收入。并不断推进“茶+旅游”“茶+物流”等模式,探索开发“住茶园、品茶饮、购茶产”等新兴业态,让茶产业在各环节中的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如今,普安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茶乡,已有茶园18.3万亩,投产面积12.5万亩。

普安茶园。肖雄 刘朝富 摄

品一盏“鱼钩茶”

这口茶里有匠心

“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香味,心旷神怡攻关灵。”

这是茶叶界权威专家庄晚芳教授品茗过后的赋诗赞美,这杯茶就是都匀毛尖,因形似鱼钩,以前被称为“鱼钩茶”。

都匀螺蛳壳茶山。卢桃 摄

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以及独特的非遗手工制茶技艺造就了都匀毛尖“三绿透三黄”的独特品质。

提及毛尖,成为都匀这座城市最具文化辨识度的名片之一。赏“云端茶海”、品“都匀毛尖”,成为很多人追捧的“春日限定”,围炉煮茶也在这里备受追捧。

游客到都匀螺蛳壳茶山体验采茶制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鹏 摄

春天的都匀螺蛳壳茶山上到处是采茶人,他们在茶树上采下俗称“麻雀嘴”的茶青,用柴火手工炒制。经过杀青、揉捻、做形、提毫、焙干等五道非遗手工制茶技艺,就变身成了色泽绿润、条索卷曲、白毫显露、香气清嫩,饮后滋味鲜醇、回味甘甜的毛尖茶叶。

都匀市内一家围炉煮茶馆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都匀毛尖茶手工制作技艺成为贵州省唯一入选人类非遗的代表性项目。

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子全正在手工制茶。乔戈 摄

今日之都匀,正积极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制机制,构建国家、省、州和市四级“传承人名录”体系。

在机器制茶盛行的今天,他们始终认为手工炒制技艺才是都匀毛尖的灵魂与根基。都匀毛尖根据各家手工制作技艺细微的差别,按香型又可分为毫香型、嫩香型、栗香型、火香型等,各具风味。

都匀毛尖制作。都匀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都匀市更是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加大茶园管护力度、修建茶园产业路等,种植面积和茶叶品质逐年提高。2022年“都匀毛尖”品牌价值为43.74亿元,位列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单第8位。

都匀螺蛳壳茶山。卢桃 摄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质量推动茶产业发展。贵州省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茶叶产量45.4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800亿元。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黔中名优绿茶、黔东优质绿茶抹茶出口、黔北优质绿茶红茶出口、黔西北高山有机绿茶、黔西南古树茶早茶五大产业带。茶产业也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也是茶文旅融合、一二三产联动的优势产业。

随着“贵州茶”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一片小小贵州茶,乘火车、坐飞机、上轮渡,越过大山,跨过江河走进千家万户,驶入世界各地,越来越多人“尝”到了贵州茶的古韵与活力。

━ ━ ━ ━ ━

审核:袁航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李京湄、陈开艳、甘露瑶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