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短讯:乔杰院士:从0到1,科技创新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2023-04-17 02:57:59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35年前,在她的努力下,诞生了我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实现零的突破。‘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教授成功缔造‘中国大陆首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之路。”4月14-16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举办的“健康中国产业领袖”项目第四期培训班正式开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在课堂上在分享北大医学科技创新从0-1的突破引领时提到。

乔杰分享了自己团队的科研经验。“北大医学通过‘造生态、建队伍、搭平台,重协同’,跟多个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医生、企业家和科学家结合在一起,使诊疗技术有新的知识产权的产品能够迅速落地,在临床上转化,在创新转化上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落地,打通了非常关键的‘最后的这一公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辅助生殖技术、血源性乙肝疫苗……北大医学从0到1的突破引领

乔杰分享了多项北大医学从0到1的突破,比如第一例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例血源性乙肝疫苗、第一台国产碎石机、第一例试管婴儿……

在缔造“中国大陆首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之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乔杰提到,张丽珠教授在诊疗中曾接触到大量不孕不育患者,1984年,63岁的张丽珠教授牵头向原卫生部提出申请研究“试管婴儿”技术。当时只有一根取卵针,没有培养液、没有专业的保温设备、没有外援、不知道卵长什么样子,尽管面对外界的质疑,但张丽珠教授克服重重困难让团队相信,并带领团队践行自己的判断。

1988年3月10日,一个健康女婴出生,中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乔杰提到,也正是在此之后,我国辅助生殖技术迅猛发展。

从“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教授,到李美芝教授、陈贵安教授,再到乔杰的传承建设,创造了多个“第一”,1996年,中国大陆首例ICSI试管婴儿诞生;1999年,中国大陆首例PGD试管婴儿出现;2006年中国首例“三冻”试管婴儿诞生;2014年,世界第一例 MALBAC试管婴儿诞生;2016年一年,我国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婴儿超30万人。

以世界第一例MALBAC试管婴儿技术为例。在乔杰的带领下,2014年9月,国际首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新方法MARSALA,完成“单基因检测、染色体鉴定及连锁分析”三重诊断,诞生世界上首例MALBAC婴儿,提高诊断精准性,降低成本。相关技术已推广至50余家中心,为200余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胚胎遗传学诊断,出生缺陷防控水平位居国际领先。

科技创新与转化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及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

“而科技创新与转化是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水平的根本支撑,健康守护所需要的全链条创新应包含基础科研、技术突破、科技转化、推广应用、产业升级、服务经济,并最终服务百姓健康需求。”乔杰表示。生殖医学相关技术的发展,不仅引领着生殖医学行业的发展,还带动妇科、产科优势学科群发展,引领全国疑难重症诊疗、胎儿医学发展。

医院是医学创新转化的重要阵地。乔杰提到,“医疗机构一定是提出临床问题的源头、解决问题的枢纽、以及成果落地且服务百姓的终端,比如医院设立医学创新院,与企业共同成立合作研发中心,涉及细胞治疗、智慧影像、遗传检测等领域。”

在未来,辅助生殖发展有系列关键目标,乔杰表示,破译生育密码,构建生殖发育理论体系;实现国产替代,提升试剂产品自主化率;增强循证依据,提高临床诊疗效率质量,形成技术与产品互促,做好科技创新与转化。

责编:李益萌

主编:邱越

校对:李欣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