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滚动:基金清盘故事:有人“无基可管”,有公司损失超1.4亿元

2023-05-23 04:44:57 来源:《财经》新媒体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蒋金丽 编辑 | 蒋诗舟

基金清盘,早已不是新鲜事。大多数时候,清盘是基金公司降本增效的一种选择。或者说,“优胜劣汰”就是这个市场的生存法则。

据WInd统计,截至5月19日,年内已有109只基金进入清算程序,其中14只发生在本月。


(相关资料图)

虽然这些基金被抛弃的原因,可以笼统地归纳为“业绩不好”或“规模太小”,但如果细扒每一只产品,会发现一些不同的故事。

基金经理“无基可管”

对基金经理来说,如果管理的产品数量比较多,清盘一两只影响不大,但如果麾下只有一只产品,就意味着职业生涯“名存实亡”。

5月18日,安信基金发布了《关于安信盈利驱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暨决议生效公告》。

公告的内容,讲的就是一件事:经过持有人大会表决,安信盈利驱动将被清盘。

作为一家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元的基金公司,清盘一只规模仅剩1300万元的产品,显然不是一件需要纠结的事情。

对投资者来说,市面上的产品选择早已超过一万只,一只“迷你基”的告别,也掀不起太多关注。

唯一被打击的人,似乎只有这只产品的基金经理陈卫国。

今年是陈卫国入行的第九年,他先后在东海基金、农银汇理基金做过研究员,2018年7月跳槽到安信基金。2021年2月,他被提拔为基金经理,开始接管安信盈利驱动。

《财经》新媒体注意到,安信盈利驱动是他管理过的唯一一只基金。接管之初,这只产品的规模超过2亿元;到这只产品清盘前,陈卫国的任职回报并不理想,亏损幅度高达36.34%。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在业绩为王的基金行业,第一只产品没做好,未必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尤其是“无基可管”的情况下,职业生涯等同于“名存实亡”。

不止一位基金经理面临这样的处境。

5月10日宣布进入清算程序的嘉合永泰优选三个月持有(FOF),是付祥管理的唯一一只基金。从接管到清盘,他和这只产品的缘分仅持续了176天,任职回报停留在1.36%。

根据公告,嘉合永泰优选三个月持有(FOF)清盘的原因,是基于《基金合同》的一项约定:即《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满三年后的对应日,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则基金合同自动终止。

该基金的合同生效日为2020年5月9日,到2023年5月9日正好满三年。

一季报显示,嘉合永泰优选三个月持有(FOF)的规模只有865.56万元,和2亿元相去甚远。1027.85万份基金份额中,有1000.9万份是基金成立之初,公司用固有资金买入的发起份额。

截止清盘,嘉合基金在这只产品上亏损超过17%。

基金公司栽在自家产品上

有这么一只基金,一季度末规模超过2个亿,远在5000万元的清盘线之上,却还是逃不过被停止运作的命运。

这个产品就是华商双债丰利,一只存续时间超过9年的债基,在5月17日宣告进入清算程序。

从公告和季报可以看到,清盘的发起方和表决的关键方,正是华商基金。一季度时,华商双债丰利的基金份额为3.29亿份,其中2.5亿份是华商基金所持有,占比高达76.02%。

这是一个基金公司被自家产品套牢5年的故事。

2018年一季度,华商基金运用公司固有资金3.05亿元,买入2.5亿份华商双债丰利。自购后不久,该基金便开启了暴跌之路,仅2018年二季度跌幅就超过28%。而净值大幅下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连续踩雷“11凯迪MTN1”、“15华信债”。

之后,华商双债丰利A的净值一路从最高1.219元跌至清盘前的0.634元,几近腰斩。据此计算,华商基金这笔投资损失超过1.4亿元。

“踩雷”对产品的影响是深远的。《财经》新媒体注意到,从2020年三季度起,到今年一季度,华商双债丰利连续11个季度都是“零申购”状态。

投资者避而远之,被套5年不见起色,华商基金最终决定接受这笔损失,对华商双债丰利进行清盘。

标签:

上一篇:记者:西甲需要更多时间来批准巴萨的财政计划,预计在5月底完成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