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大连一男子和朋友在一海鲜大排档吃饭,总共消费了930 9元,收款时却被反向抹零收取了931元。...
经历一番管理风波之后,ARM在中国的分支安谋中国逐渐安稳下来,但是5月18日,神秘冒出的莲鑫集团公告称...
2020年,比亚迪发布了刀片电池,因其成功通过了国内最严苛的针刺测试不起火,一时间名声大噪;而且在安全...
越来越多年轻朋友开始买扫地机器人了,不仅如此,他们还专挑贵的买。在《一点财经》的调研中,有不少90...
作为亚文化的爱好者,很多人会自发地尝试去举出某些特例,来说明非主流文化中,存在着超出主流文化水准、描述了主流意识形态未曾触及的人群的作品,用以作证亚文化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
奇妙的是,这些文字冒险游戏领域的例子很多都出自同一个脚本家——田中罗密欧的作品。韩剧《蓝色生死恋》(2000)和《加奈妹妹》(1999)中诸多雷同的设定和故事展开已经让很多玩家有了大胆的猜想,而2018年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奖的电影《小偷家族》那十分熟悉的“陌生人组建的家族”,则会让人想起2001年的《家族计划》——这些都是巧合吗?还是田中罗密欧确实是个在奇怪位置出没的天才?
稍微退一步,回看这个很有趣的现象:被主流排斥在外的存在,还是会尽可能地去尝试获得主流的认可。这种体现了人的社会性的行为,或许也是本文的主角,《家族计划》故事能够成立的一个前提。无论我们的生存状态如何,社会环境是否如同2000年左右的日本一样,道德伦理法律是否相同,现实主义的《家族计划》都能深深地打动任何有自己的对于“家族”的理解的人。在这部作品的闪耀之下,田中罗密欧的“脚本之神”的美誉,就像是赠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家族计划》是2001年由D.O.开发的文字冒险游戏。那时还是使用笔名“山田一”的田中罗密欧负责了本作的剧本。
《家族计划》的故事发生在世纪之交时期的日本。主人公泽村司是一位失去了亲人,独自生活的青年。有一天泽村司捡到了为了寻找亲人偷渡而来的中国少女王春花后,他的命运产生了剧烈的变化。与河原茉莉、大河原准、高屋敷青叶、板仓真纯、广田宽的相遇把泽村司拖入了人生的低谷之中。为了缓解各自迫在眉睫的危机,广田宽提出“家族计划”——一个陌生人之间互帮互助,伪装成一个家庭的合作计划,围绕着关系的核心泽村司展开。因各种原因与家族无缘的众人,却组成了“高屋敷”一家,在虚假的拟似家族中缓慢共进。
《家族计划》的故事设定和展开与它的画风格格不入——即使算上那些“咸菜”,这依旧是一部很现实主义的作品。这让笔者都没什么意愿去多提几句本作的画面、系统、配音这类老生常谈的项目了:这在本作的故事面前实在是不值一提。如果暂且忽略那些需要对电波的口三才冷笑话,那么本作非常日剧味道的写作手法则是让《家族计划》阅读起来很带劲的原因:快速切换的一幕幕场景,简练犀利的文字,清晰的逻辑链条让人不得不感叹本作单纯脚本水平之优秀。虽说田中罗密欧自称是接到任务后“恶补了很多内容,参考了疏远很久的血亲重聚的《同一屋檐下》”,但从深度上看,田中罗密欧走得要比野岛伸司更远一些。
《家族计划》的主人公们一点都不讨喜。或许玩家们一上来无法理解故事里这群社会中的“蛀虫、失败者、下层、性格恶劣者”的思维逻辑,甚至对他们抱有有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下的鄙视,认为这就是他们遭遇失败的原因。不过,一旦当故事把这些人物所遭遇的远超他们能力所及的问题摆上台面时,现实的冰冷和绝望就在没有被填入冷笑话和neta的缝隙里刺入玩家的心窝。即便结局很是梦幻,但是过程则无时不刻会让玩家怀疑这么沉重的故事,是否会有一个稍微开心些的结局。
具体到实际表现上看,《家族计划》的日常很有上世纪漫画的味道:夸张地展现和讽刺现实的荒诞。颇具田中罗密欧风格(标志性的超多上世纪的古老的梗)的行文要对上电波是有些困难的,不过但凡是对上的人,都或多或少能认识到这点:无厘头的笑话和不合时宜的奇怪言语都是主体想要脱离现状的无力挣扎:接收和传达话语的主体无法一直坚强地面对现实的残酷,他们需要这种荒诞和夸张的调剂,来作为冲淡冰冷残酷的现实的苦涩,面对自己不愿意直面的现实。那些冷笑话,此刻看上去就像是吊在马头前的萝卜一样,让它忘记前路的坎坷和不情愿,只为了遥远到几近不可能的目标而挣扎。延绵漫长的日常段落,或许会博人一笑,也会让人很快感到苦涩和难熬。
既然《家族计划》是一款日式二次元风格的文字冒险游戏,那么这种描绘方式很显然是符合其受众的认知的,或者说这也是为何田中罗密欧能够有着他的信徒——在类型作品里精准描绘了理解模因的人群共有的幻想在面临现实时的痛苦。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既是让这些受众会选择喜欢二次元的原因,也是撕扯他们的双刃剑。更重要的是,田中罗密欧更愿意去展现这种割裂,通过强烈的对比去撕开用以包裹文明的抽象薄膜,并尝试还原寡淡但真实的“核心”。于是在《家族计划》里,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对应:真正的个人的家族和虚假的高屋敷家族,聊天室般的模因的纯粹情感交流与弃里取表的物质社会的人格面具的定式信息互换,以及更多人物之间从信念上就无法调节的冲突。简单来说,就是所有人都忽略着房间里的大象,构筑出了一个共同的梦境——这个梦境太过美好,以至于过于脆弱。
田中罗密欧针对家族提出了诸多问题:到底什么是家族?家族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什么才是人们期望的家族?浅浅玩过一遍,玩家们都能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社会性的拟态家族远比血脉相连的原始家族更有“家族”的味道。
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个很奇妙的回答:虚假的家族远比真正的家族还要“真实”“温暖”,但构成这个虚假家族的人都被原始家族以某种方式“背叛”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追寻“家族”这个集体能够带来的无形益处。这不由得让人思考很多问题:原始的由血脉为纽带和核心的家族,在现代社会之中,是否已经不再是家族这一组织关系的核心了呢?金钱至上的时代,家族是否已经是转变成为了利益导向的“公司”呢?纯粹的传统家族感情是否是一个原本就不存在的,让家族成员在这个集体中感到温暖的原因呢(换言之,血缘关系仅仅是一条安全带,而非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们未必能在《家族计划》这部虚构作品里获得上述问题的答案,但可以尝试去重新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家族”之于现代人的意义。
这里是有剧透的分界线
对于先于自己就已经存在的事物,要刨根问底,那么很快就会撞上“不知道”“本来就是这样”的叹息之墙。此刻,仅能依赖于先人的遗物,才能一窥如今已经抽象到无法追溯的自然形态的符号的原来面目。
对于“家族”这个概念的分析,那么会很容易发现“爱情”是一个很好的着手点——仅考虑最原始的家族形式,没有一男与一女的“爱”,那就不可能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家族计划》虽然外在是无法荣登大雅之堂的作品,但内核却极为精妙绝伦。对家庭、家族没有信任感的人,会追求该制度下的爱情吗?这个作品里的恋爱,是对现有伦理道德体系的反叛,还是展现人性无法逃脱规训和社会性的“浪子回头”呢?
事实上,无论是做出何种选择,人的绝对追求这种本质性的事物是不会改变的。尽管定义在个人的眼中会产生区别,但终究可以用“幸福”来描述——不论其形式如何。例如离开糟糕的家族是幸福,回归温暖的家族也是幸福,所以单纯以“是否以家族形式生活”来判断幸福与否,是错误的。
当痛苦和幸福都来自于结构和形式本身时,一种无力感实际上是充斥着《家族计划》的故事的。就算本作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了2001年之后(直到那一年,日本才颁布了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故事里很多的悲剧和矛盾冲突也不会原地消失。对于幸福的追求会让人逃离不幸的家族,却不会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放弃家族:因为获得现代幸福的稳固、直接、容易、唯一的方式,也只有家族了。一切痛苦来自于家族,而解决这些的方法也来自于家族。
作品中的关键灰色人物——中华餐厅的老板,同时也是黑帮老大的刘家辉,将“家族”存在的现实意义和盘托出了。面对毫不讲理的世界,一个人是无力的。只有一群人聚在一起,才可以顶住残酷荒诞世界的不公;只有组成“家庭”这样的互帮互助的港湾,人才能够拥有保护他人的资格和能力,同时接受他人的保护。一个人当然可以活下去,但是这种“活”根本不能算“活在社会之中”。
不止于利益共同体那么势利的角度可以解读“家族”的重要性,还有的是人的情感需求。从故事走向来看,家族计划——互相扶助计划本身就建立在一个并不牢固的基础之上。虚假的高屋敷家里,集结了和黑帮有关系的偷渡者、未成年少女、毒贩+瘾君子、逃婚者、欠债者种种带来不稳定因素的成员,同时建筑物本身的归属也存在着金钱上的危机。很明显,这对于一群社会边缘人,对于一群无助到接受了“家族计划”这种开玩笑一样的“计划”的人来说,根本不可能有克服困难的方法。
同时,这是一个几乎以纯经济属性建立起来的家族。没有了血缘关系作为纽带,这个互相扶助计划怎么看都会失败。即使如此,家族计划的成员们都在这段必然会惨败的计划之中,收获了除了利益之外的事物。而这,正是“家族”这样一个可以被解构为“血缘关系者公司”的抽象概念中,奇迹般诞生了无可取代的温暖和力量,驱使着人们前行。
可惜的是,给所有人带来继续前行动力的共同幻想,无法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两人可以建立新的家庭,也意味着一人仅仅只能拯救一人。田中罗密欧虽然给予了所有角色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同时获得解脱和救赎。
并非是随便组成的新家族,都可以获得预期中的“家族的庇护”,否则就不会有逃离家族的人了。板仓真纯的故事或许是最典型的一类:持有传统观念的女子被婚姻诈骗犯骗财骗色(换句话来说,那就是因为父母的催促而仓惶结婚,结果被骗家产的可怜人士)。被传统观念所束缚住的真纯,在如今的互联网上表现出来的年轻人的价值观看来是有些“过于愚蠢”了。不过,这也正是这类人的苦衷——就算心里明白这些,她们也无力依靠自己的意志来摆脱困境,而是被外在的力量随意摆布,无论是好是坏。
或许真纯的故事是最具有教育意义的——被陈旧婚姻观念死死禁锢住的真纯,只有可能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影响下,才会获得玻璃般易碎的幸福。愚忠和真爱间微妙的区别,也就在真纯递出那个存折,“当作买个教训”的时候,才会明白——啊,原来是这样的。
当家族本身就是需要逃离的对象时,还会对家族这个集体抱有期待吗?自幼就是不负责任的父母随意生下的河原茉莉,自然就是毫无道理地被抛弃。对自己不负责任的父母也很不负责任的死亡了,仅仅留下了茉莉一人。不受待见的父母的不受待见的孩子——茉莉在寄养家庭里饱受折磨,以至于她选择了逃离,命中注定般的遇到了泽村司等人。
作为“家族计划”中年龄最小的一员,茉莉是最无力、最天真的一个,同时也具有了可怕的,名叫希望的力量。抱有着对于家族的幻想和憧憬,茉莉说服了司加入到家族计划之中,是表现的最积极的一人。正因为这种天真、幻想、热情和不希望被抛弃,茉莉也是家族计划中受伤最深的一员。热情和信心只是一时的,而且并不能够持续很久,更不可能解决那些原本就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它可以带来一线希望,就如同她拼尽了全力,说服了泽村司加入家族计划一样。茉莉终将会在有勇气和他人的支持下,不再低声下气,而是以自己的意志前行。
即使是被讨厌,也要向着自己的想要一个理想的家庭的梦想而拼命去努力的河原茉莉的对立面,自然就是在故事中与她发生了多次冲突的高屋敷青叶了。富有的家族中诞生的高屋敷青叶的经历,似乎是在说明金钱利益对于家族的异化——家族是某种意义上的金钱联盟,但绝不只存在金钱。很早就被父母当作是商业工具的青叶,面对因为过快的社会变化而得以苟延残喘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封建糟粕的日式家族企业的阴暗面,早早的对家族绝望了。同是和茉莉一样从未感受到家族的温暖的青叶,并没有相信“家族能带来温暖和幸福”的童话,而是选择封闭自己的内心,以过去的幻想作为前进的动力。
自然,青叶是故事里最拒绝,最排斥家族计划的人。但她何尝不是死死抓住过去和祖父在一起的安馨时光不放,以至于自己欺骗自己,始终不愿意去面对真相呢?只要青叶愿意面对真相,她就会认识到自己其实是被祖父无视的事实的同时,也会察觉到祖父难以言说的痛苦下隐藏的爱。选择独自一人的道路的,满身荆棘的青叶,当然也就无法靠自己的力量,获得并非一人才能领悟的幸福。当青叶选择了敞开怀抱时,属于她的救赎就将会到来。
王春花或许是我们现在的中国玩家在游玩这部作品时最大的障碍了——她的故事实在是不符合如今我们对于自己国家的想象。不过,如果有兴趣照着那些关键词去搜索,就会发现很多我们过去根本没有了解到的有趣历史——真的有点发生的可能性。从外国人的角度看一个特定时代的中国,这大概是春花线除了那沉重的话题外最有价值的部分。
当自己是强奸犯的孩子时候,自己还有资格站在受害者母亲的面前吗?生母还有义务或责任担当抚养被性侵后生下的孩子吗?这是一个极为困难的道德和法律问题。王春花的愿望从一开始就是卑微的“想见母亲一面”,而不是“想和母亲再会”。始终摆出笑脸的春花,身上所背负着的永远无法解脱的枷锁,让她那副模样显得尤为可怜。这让她最终在司的帮助下完成和生母感人至深的“陌生人会面”,显得犹如奇迹般难得。
大河原准是视觉小说中极为罕见的一个角色——一名既卖淫、又直接贩毒的主要角色。从创作角度来说,准的出现反而并不奇怪:作为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群,自然会很有可能接触社会最阴暗的部分,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家族计划》不是来声讨这类犯罪分子的,而是说明这些犯罪分子是为何而出现的。准一样有着无不让人落泪的童年,而就是这样的童年,让她即使有着颇为正当高尚的动机,还是堕入了邪道。当然,一个完美的社会里,必然不会出现歪路,因为没有那个需求,反之亦然。正因为世界的无情,才让准一次又一次的走上了不归路:无论是卖淫,还是贩毒,又或者是直接导致了家族计划的加速破产。这种悲剧性是贯穿了准的一生的,而她本人则无法逃离原生家庭带来的可怕影响。她极力地想要维护给予了她短暂温暖的福利院,想要守护唯一值得爱着的双胞胎妹妹,但是她一个人,一个游走在灰色道路上的小人物,是无法做到的。即使是在她自己的线路中,福利院依旧因为资金问题而被拆除,她所抛弃了自己的一切守护的地方永远的消失了。
就像是家族计划伴随着高屋敷家的火灾消失,但那份温暖永远留存在了所有参与者心中一样,物质上的毁灭无法消灭精神上的力量。准的善行最终获得了回报。她的未来在故事最后并不明确,但想必会是艰难但充满了希望的道路。
口口声声说着要一个人活下去的泽村司,到了最后成为了家族计划坚定的捍卫者,成为了在广田宽宣布家族计划结束的时候最为动摇的人。厌恶必然迎来的疏远、分离和终结,于是就不再伸出手触及集体的他,在胡来的日常里,理解了那个看上去胡来的老男人广田宽异想天开的“家族计划”——人若是要寻求在社会中的幸福,那就必定要结合成集体。这个集体可以是“家族”,也可以不是“家族”,但它必须像是一个“家族”——那个唯一的,人可以在社会中活下去的解答。解决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危机的方式,也就只有抱团取暖了。
拟态的虚假高屋敷家族的设想,本身就是田中罗密欧对于血缘家族形态思考后的回答:血缘关系并非是家族得以稳固的纽带,金钱亦然不是;家族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道德预想中的其乐融融一定存在,反之亦然;真正的家族,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相处过程中中形成的羁绊和纽带,是有形与无形之物在其中穿针引线融合后的结果。或许每个人的原生家族无法带来家族原本可以拥有的美好,但是每个人都还有机会,靠着自己的双手,找到自己灵魂的另一半,创建属于自己的美好的家族。
毕竟,一个人是无法活下去的。
《家族计划》是文字冒险游戏领域极为罕见的作品。即使是诞生了几十年后游玩,依旧能够感受到强烈的震撼。以2000年左右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通过对于家族概念的解构和再重组,田中罗密欧描绘了一出过程平淡,但最后却能久久无法让人忘怀的现实主义大剧。
看到有很多人认为需要一个广田宽的路线,但我觉得没有这条线,才是田中的怜悯。
虽说《家族计划》里的女角色个个都有极为明显的缺陷,但她们的真实感把握的恰到好处,在最媚宅的地方还是很媚宅,没什么真正能够阻挡玩家喜欢上她们的毒点。
但是,宽的故事从他欠债开始就只能走向悲剧。他的故事从很大程度上让人开始怀疑“个人创立家庭后,一定会一直是幸福的吗”这个被悬置的问题——广田宽的故事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
因为欠债而选择离婚保全妻儿,但是在赚钱后依旧被毫不留情地拒绝。人性之复杂会让《家族计划》那童话般的结局蒙上一层阴霾,也是在暗示当男人进入了危险的年龄,“爱”就和儿戏一样惹人发笑,在金钱的面前一无是处。
女人的温柔乡,会对一事无成的中年男性开放吗?或许,仅有在付出金钱的灯红酒绿之地,中年男性才能在虚假的阿谀奉承之中体会到转瞬即逝的自豪吧——女人、小孩、老人都可以犯错,但男人不行,中年男性更不能提这个问题。再加上“日本”的限定词,那么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这终究还是二次元的童话故事呢。
但是在绝望前,记得要打完《家族计划 -再开-》。
《家族计划》 10分
标签: